• 你的位置:时时彩凤凰平台验证 > 新闻动态 >

  • 59年毛主席回故乡,一老妇高喊大侄子,毛主席疑惑:我叫她什么?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2:47    点击次数:68

    或许是因为对家乡长达32年的牵挂,对父母和亲人的思念,以及对过去几十年风雨兼程的奋斗历程的回忆,毛主席回到韶山的那天晚上,思绪万千,难以入睡。他在松山一号的书桌前,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《到韶山》。

    梦中往事模糊如咒,故乡已是三十二年前。

    红旗挥舞解放农民,黑手高举压迫权杖。

    心怀壮志不怕死,敢让天地换新颜。

    田野里稻浪翻滚,丰收景象喜人;夕阳下,无数勤劳的身影在田间忙碌,仿佛英雄般默默奉献。

    次日,毛主席去探望久违的乡亲们,经过何家湾时,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对着他高声呼唤:“大侄子,大侄子。”

    毛主席凝视着面前的老者,思绪穿越了漫长的时光,心中泛起疑惑:这位老人究竟是谁,自己又该如何称呼她呢?

    【革命不成功,我就不回韶山】

    毛主席在《祭母文》里提到,他的母亲一共生了七个孩子,但最后只活下来三个。毛泽东有两个哥哥,可惜都早早去世了。

    毛泽民比毛泽东小三岁,毛泽覃则小了十二岁。之后,文七妹又领养了一个女孩,毛泽东为这个新妹妹起名叫毛泽建。

    1910年,毛泽东进入东山学堂学习。那时他父亲并不支持他继续读书,认为他已经17岁,是个大人了,应该留在家里帮忙做生意。

    毛泽东胸怀大志,临行前给父亲写了一首诗作为告别,随后离开了家乡韶山。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,他开拓了眼界,最终学有所成返回故里。

    1918年,毛泽东从师范学校毕业,经杨昌济介绍,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。在那里,他结识了李大钊和陈独秀,受到他们的影响,开始萌发革命理念。

    在首都生活了六个月,毛泽东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,他下定决心要用革命手段彻底改造这个社会。

    1919年,他接到母亲病危的急信,立刻动身赶回韶山,可惜还是没能见到母亲临终前的那一刻。在极度悲伤的情绪中,他写下了人生中最长、最感人的诗篇——《祭母文》。

    就在毛泽东投身革命事业不久,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他的父亲因病去世。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年轻的毛泽东带来了沉重打击。父亲的离世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,从此他下定决心,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,不再有任何犹豫。

    1921年7月,毛泽东准备和何叔衡等同伴前往上海参加中共一大,整个行程持续了一个月,那时他还带着自己的妹妹同行。

    离开之前,他特意去给父母上坟,跪在地上郑重地磕了头。他在坟前向父母保证,一定会好好照顾弟弟妹妹,帮他们闯出一番事业,过上体面的生活。

    1927年1月,毛泽东回到韶山,这一走,不知何时才能重返故土。临行时,村里的父老乡亲纷纷前来送行,大家心里都充满了不舍之情。

    毛泽东仰望天空,心中满是不舍。他动情地对乡亲们说道:“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,我们还得奋斗几十年。革命没有胜利,我毛润之绝不回韶山!”

    1959年6月25日,毛主席重返故乡韶山,距离上次回来已经过去32年。然而,这次回乡让他心情沉重,因为他的弟弟妹妹都已不在人世。

    特别是1935年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听说弟弟毛泽覃牺牲的消息时,他马上问二弟毛泽民,毛泽民也红着眼眶说刚刚得知这个噩耗。毛主席难过地说:"小弟离开我们已经有段时间了,母亲生前特别叮嘱我要好好照顾他,我这个当大哥的,真是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啊!"

    除了毛泽建在1929年遇难时只有24岁,杨开慧也在1930年献出生命,年仅29岁。毛泽民则在1943年遭敌人暗害,享年47岁。还有毛主席最疼爱的长子,也战死在朝鲜战场上。

    【回韶山给父母上坟,看望乡亲们】

    1959年6月25日,毛泽东主席在前往庐山参加会议之前,特意抽出时间回到了韶山。在此之前,他刚刚结束了对湖北武汉的视察工作。在罗瑞卿的陪同下,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。

    那天夜里,地方上的领导们已经得知毛主席到了韶山,不过主席特意交代,先别急着通知乡亲们,让他们安安稳稳地休息一晚。

    当晚,毛主席特意交代当地的书记,第二天要安排一场宴席,邀请村里的乡亲们共聚一堂,尤其要请到那些老共产党员和村里的长辈们。他还特别提到了毛宇居等几位曾经的老师,叮嘱一定要邀请他们到场。

    那晚,毛主席辗转反侧,对家乡的思念难以言表。想起弟弟妹妹,想起父母,心中涌起阵阵酸楚。

    天还没大亮,毛主席就一个人悄悄出门了。警卫员察觉后立刻追了上去,毛主席这才解释道:“我想去父母的墓前看看。”

    工作人员立刻领着我们前行,沿途的小道被野草遮掩,地面坑洼不平,满是杂草。走了好一阵子,我们才到达一个小土丘前。

    毛主席点头答道:“对,我父母的墓就在这儿。”

    众人望着眼前这座破旧不堪的土坟,心中都感到一阵酸楚。罗瑞卿转头对几位干部说道:"你们怎么也不提前来收拾一下?"几位干部因为没接到通知,只能默默低下头,不知如何回应。

    这时,警卫员把用路边野花编成的花环交给毛主席。毛主席接过花环,恭敬地放在父母墓前,接着深深地鞠了三个躬。

    他低声念叨:“老一辈人吃了不少苦,换来咱们现在的好日子。爸,妈,等过些时候我再来看望你们。”

    在返回的路上,一位工作人员向毛主席提议:“主席,您看要不要把您父母的墓地修缮一下?或者干脆建个纪念园吧。”毛主席摆摆手说:“不用这么麻烦了,保持原样就好。以后清明时节,你们记得来添点土就可以了。”

    开国元勋父母的墓地朴实无华,却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敬意和温暖。

    江南机器厂的一位老领导后来回忆说,毛主席祭扫完父母墓地后,沿着另一条山道下了山。他在对面邻居家稍作休息,接着去了旧居,最后还去了韶山水库。

    毛主席来到韶山水库,兴致勃勃地跟大家聊起自己从小就爱游泳,觉得这对身体特别有好处。看着毛主席心情愉悦,大家也都很高兴。随后,毛主席就在水库里畅游了一番,身边的警卫战士们看着毛主席这样,心里都特别佩服,觉得他这种精神真是了不起。

    我回到故乡的田间地头,许多邻里乡亲纷纷围了上来。这时,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妇人激动地向毛主席喊道:“大侄子啊,大侄子,你可算回来啦!”

    毛主席很久没回老家了,对眼前这位妇女感到特别熟悉,可怎么也想不起她是谁,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。

    这时,站在一旁的公社书记对主席说道:“主席,您还记得她吗?这位是五阿婆,毛福轩烈士的遗孀。”

    毛主席突然记起,这位是毛福轩的遗孀,他急忙上前,紧紧握住五阿婆的手,担心她摔倒。

    望着那位满脸皱纹的老婆婆,毛主席心中涌起无限思绪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他对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草木都怀有深厚的情感,更何况是眼前这位陪伴着这片土地共同经历风雨的老人。

    毛主席年轻时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,他带着毛福轩来到自己创办的长沙自修大学。在这段时间里,毛福轩全力支持毛泽东的革命事业。

    某次碰上杨开慧,毛泽东向她介绍道:“开慧,这位是五师爷。”毛福轩连忙回应:“千万别这么称呼,直接叫我福轩就好。”

    毛泽东表示:“辈分可不能搞混了,要不然咱们毛家祠堂的长辈们非得教训我不可。”

    毛福轩出生于1897年,1922年追随毛泽东投身革命,并成为共产党员。在五卅惨案前后,他积极发展和培养了一批革命同志。然而,1933年他不幸被捕,在雨花台壮烈牺牲,年仅36岁。

    从毛家的家谱来看,毛福轩算是他的堂叔祖父,怪不得五阿婆叫得这么亲热。

    见此情景,毛主席深受触动,紧紧握住五阿婆的手叮嘱道:"老人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。"

    五阿婆高兴地说:“今天能见到你,我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。”可见,老家的乡亲们对毛主席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和思念。

    毛主席曾提到:“那时候,韶山党支部的首任书记是毛福轩,他们经常在我家楼上讨论工作。开会时,会安排一个人在外面放哨,如果看到陌生人靠近,就会发出信号。如果是吃饭时间,就喊‘吃饭了';如果不是吃饭时间,就唱山歌。我现在还能想起那首山歌的调子。”

    毛主席一边说着,一边轻声哼唱起来:

    太阳西沉,群山披上金黄,母牛领着幼崽穿过荒废的池塘。母牛眷恋着池塘边的青草,小牛则依恋着母亲的乳汁。

    毛主席对家乡的一草一木,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。

    【毛主席的后人回韶山】

    毛主席在1959年曾回到过韶山,之后在60年代又回去过一次,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能重返故里。

    他离开那年,特意交代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在滴水洞建一栋房子。多年后,毛主席于1966年在那儿小住了几日。

    到了晚年,他事务缠身,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重要工作,始终抽不出时间回老家看看。1976年8月,毛主席本来打算回去休息几天,可惜最终也没能成行。

    1976年9月9日,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去世,这个消息传到他的家乡韶山,当地群众无不感到深深的哀痛。

    毛主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叮嘱自己的子女要常去韶山探望,并关照那些日子过得不太好的乡亲们。

    李敏、李讷和毛岸青,时刻铭记着父亲对他们的殷切期望。

    2012年,75岁的李敏老人戴着眼镜,身披蓝色外衣,在外孙女孔东梅的陪伴下,专程前往韶山祭拜祖先。

    家乡的父老乡亲对她格外热情,她动情地表示:"韶山不仅是父亲出生的地方,更是他最初投身革命事业的起点,这片红色的土地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。"

    李敏和家人在毛主席旧居停留了很长时间,走出大门时,她眼中含着泪花,周围的人明白,她是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。

    长期以来,除了李敏,毛岸青和李讷也频繁造访此地。毛岸青去世后,他的儿子毛新宇携全家也时常前来,因为这里承载着他们家族的记忆与渊源。

    【后记】

    现在韶山的老百姓都在用心传承毛主席的事迹。

    毛主席的事迹,说到底就是他怎样为老百姓找好日子,帮国家走向强盛的过程。他的经历不仅是近代最了不起的传奇,也是最打动人心的篇章,更是永远流传的经典故事。

   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,湖南韶山最近几年迎来了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游客,累计接待量达到了百万规模。

    英国驻华大使在留言中提到:"韶山的震撼力远超我的预期。"

    这片土地上珍藏着无数关于毛主席的动人故事,它们让亿万中华儿女倍感光荣与振奋。这些珍贵的回忆,连同毛主席崇高的品格和思想,必将代代相传,永世流芳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